![](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生意做独市 买卖抢先行
以前有个商人带了一包大蒜到阿拉伯,阿拉伯没有大蒜,那的人觉得这是人间美味就送了一包黄金作为回报。一个人听说了觉得既然没有吃过蒜,那肯定也没有吃过葱,就带了一包大葱去了阿拉伯,阿拉伯人吃了大葱后觉得这东西比大蒜更好吃,简直是无以为报,最后思索了半天送了那个人一包大蒜。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买卖一定要抢先一步,才能占得先机。
三分利吃利 七分利吃本
农民在做生意的时候的注意,生意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不要太贪心,要薄利招客,赚三成,财富会越来越多。想赚七成,到最后估计连本都捞不回来。
百里不贩樵 千里能贩枣
讲的是超过一百里就不能买卖柴,运费成本高,之所以是一百里,据说是以前农民在贩柴的时候,有这么个规律,走的远卖的多卖的贵,但走到一百里的时候,卖的多和贵已经无法在弥补运输的成本,所以这句话就这样在农民口中流传下来。到如今,更多的是指导农民朋友在农产品出售的时候,一定要在运输成本和销量和价格之间权衡好,既能走出去,又不亏本。
小店买个便 大店买个全 不怕店门破 就怕店无货
人们光临小店一般是图个方便,光临大店为了货全。这也就决定了大小店的经营策略应该是不同的。要抓住顾客的需求。开店不用过于苛刻的要求自己店面的装修,为此发了大量的成本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货的种类就得不偿失了。
货到街头死 人到市中活
这个用海鲜来说在恰当不过,如果你贸然送货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拉回来又不可能,别人就拥有了心理优势,价格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人只有深入到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存活下来。
农村俗语中的生意经,句句在理,至今还指引着当代的生意人,农民朋友在选择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看俗语中的生意经,这些俗语老话都是前人做生意的经验总结,还是很有道理的。
*图片来自网络*